投资八千亿发力海洋经济,山东要造一个“北方湾”
“当前,在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沪浙谋划环杭州湾大湾区的背景下,湾区经济正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热词。我省(山东省)具备发展湾区经济的巨大空间和潜力,(要)立足打造具有山东特色、彰显山东优势的湾区经济。”
日前,山东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下称“方案”)介绍情况,该省海洋与渔业厅二级巡视员王仁堂的上述这番话显示出山东要在北方再造一个“湾”的规划。
投资8000亿
海域面积与陆域面积相当,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全国第一,海洋高级科技人才占全国的50%以上;2017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48万亿元,约占全省GDP的20.4%,持续保持全国第二位。这些都是山东省在建设海洋强省方面的优势所在。
虽然拥有这样的自然和人才禀赋,但山东还远未成为海洋强省。“山东省海洋科技人员承担了近50%的海洋领域‘973’、‘963’计划项目,但海洋高新技术企业仅有300多家,不到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10%,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仅占全省海洋经济总量的18%左右,强大的海洋科研优势远未发挥出来。”王仁堂介绍说。
而“方案”的出台为山东省建设海洋强省绘就了一幅“三步走”的蓝图。
第一步,到2022年,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海洋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1%以上;海洋经济新旧动能实现接续转换,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左右;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0%左右,海洋强省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第二步,到2028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3.87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6%左右,海洋创新动力强劲,市场主体活力充沛,海洋生态良好,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实现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的战略性转变,在海洋强国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第三步,到2035年,基本建成与海洋强国战略相适应,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生态优良、海洋文化先进、海洋治理高效的海洋强省。
仅就海洋生产总值方面来说,未来10多的时间就需要实现2.5倍以上的增长。
“每个行动都有阶段性目标、具体措施、推进时间表。精选部分重点平台、基地、示范园区等,形成了11个专栏。建立了由360个项目组成的项目库,总投资8000多亿元。”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办公室副主任王海林介绍说。
第一财经记者获悉,山东省已经决定成立海洋产业基金。目前,省海洋与渔业厅已受理3支基金的申请,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办公室将与省财政厅、省海洋与渔业厅、省引导基金管理公司加强沟通对接,组织开展好基金筛选、答辩和审查工作,尽快成立海洋产业基金。同时,做好投资项目推荐和筛选工作。
海洋产业与港口整合
“以海洋产业配套协作、海洋科技协同创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以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群为依托,开辟对外合作海上大通道,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面向全球范围优化海洋资源配置,拓展海洋强省发展空间。”王海林说。
根据“方案”,山东将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重点发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新材料、涉海高端服务、海洋环保等新兴产业。到2022年,省级海洋新兴产业园区达到50个,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
在滨海旅游方面,将加快海岛旅游与邮轮、游艇、直升机等新型交通载体结合,开展烟台邮轮无目的地公海游试点,培育一批宜居宜业宜游滨海特色小镇(海岛);海洋渔业方面,到2022年,本土水生生物资源养殖规模扩大,全省国内海洋捕捞总产量压减25%以上;海洋食品方面,建设威海荣成、烟台开发区、青岛西海岸新区、潍坊滨海区、日照高新区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5大集群。
山东将加大力度促进港口资源的整合。“方案”提出,“成立(山东)省海洋港口发展委员会,适时组建山东港口投资控股集团,提升山东省港口整体效能和综合竞争力,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跨国投资经营集团。”
此前,山东曾经设想整合全省的港口资源成立一个“大港集团”。现在的进展是环渤海的潍坊、滨州、东营正在实现整合。
山东拥有青岛、日照、烟台等7个沿海港口,其中,潍坊、滨州、东营位于不到800公里的海岸线上,存在同质发展、无序竞争问题。上个月,由山东高速集团控股、注册资本135亿元的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挂牌成立,开始对渤海湾港口进行整合。
整合后渤海湾上述3港将实现规划建设管理“一盘棋”,港航交通、物流、信息“一张网”,港口岸线、航道等资源开发保护“一张图”,分工合作、协调发展。